返回

卷十五 十五之三〔小雅〕

_原文、译文、赏析 - 天书阁

菜单
  

卷十五 十五之三〔小雅〕

时间:17-06-03 17:33:21 | 点击:467

  
  
  
    
  

  《绵蛮》,微臣刺乱也。大臣不用仁心,遗忘微贱,不肯饮食教载之,故作是也。〔笺:微臣,谓士也。古者卿大夫出行,士为末介。士之禄薄,或困乏於资财,则当周赡之。幽王之时,国乱礼废恩薄,大不念小,尊不恤贱,故本其乱而刺之。〇绵蛮,面延反,下如字。饮食,上於鸩反,下音嗣。篇内皆同,注如字。介音界。周音周。赡,市艳反。〕

  【疏】 《绵蛮》三章,八句 至 是诗 。〇正义曰:《绵蛮》诗者,周之微贱之臣所作,以刺当时之乱也。以时大臣卿大夫等皆不用仁爱之心,而多遗弃忽 忘微贱之臣,至於共行不肯饮食教载之,谓在道困乏,渴则不与之饮,饥则不与之食,不教之以事,不载之以车。大不念小,尊不恤贱,是国政昏乱所致,故作是 《绵蛮》之诗以刺之也。言刺乱者,不为己困而私以责人,是王法为失,故言乱也。大臣不用仁心,遗忘微贱,叙其为乱之意。於经为总指而言之,经三章上四句是 也。不肯饮食教载之,为三章下四句是也。由其不然,故经所以反而责之。不言诲之者,以教诲相对则为二,散则相兼,故略之以便文。〇笺: 微臣 至 刺 之 。〇正义曰:以微臣,臣之微贱者,唯士为然。府史则官长,辟除不在臣例。大夫则爵尊禄重,是为大臣。故知臣谓士也。士之作诗,亦应多矣。此篇独言微臣 者,以为此大臣遗忘微贱而刺之,义取於微,故言之也。又解所以怨大臣遗忘之者,以古者卿大夫出行,士为末介。以士之禄薄,或困乏资财,则当周赡之。以不周 饩为遗忘也。知士为末介者,以为宾而作介,犹为主而作摈,以《聘礼》及《聘义》皆言士为绍摈,继於卿大夫之末,为末摈,故知出行作末介也。《王制》说班禄 之法: 下士食九人,中士十八人,上士三十六人。 公私杂费有不足,故云 士之禄薄,或困乏於资财也 。言 或 ,容有不困者也。大臣不用仁心,非王身之 过,列於《王雅》而言刺乱,故解其所由。自幽王之时,国乱礼废,以下是也。

  绵蛮黄鸟,止於丘阿。〔传:兴也。绵蛮,小鸟貌。丘阿,曲阿也。鸟止於阿,人止於仁。笺云:止,谓飞行所止讬也。兴者,小鸟知止於丘之曲阿静安之处而讬息焉,喻小臣择卿大夫有仁厚之德者而依属焉。〇处,昌虑反。〕道之云远,我劳如何!饮之食之,教之诲之。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〔笺云:在国依属於卿大夫之仁者。至於为末介,从而行,道路远矣,我罢劳则卿大夫之恩宜如何乎?渴则予之饮,饥则予之食,事未至则豫教之,临事则诲之,车败则命后车载之。后车,倅车也。〇罢音皮。下同。倅,七对反,副车。〕

  【疏】 绵蛮 至 载之 。〇正义曰:言绵蛮然而小者,是黄鸟也。此黄鸟飞行,则止于丘阜之曲阿安静之处者,而自讬息焉。以兴微贱者,小臣也。我小臣 之动止,亦当择大臣有仁厚爱养之德者,而自依属焉。既择大臣之仁者依属焉,至於大臣聘使,则为末介,从之而行。其道路之上,亦云远矣,我罢劳矣,则卿大夫 之恩宜如何乎?渴则当饮之,饥则当食之,事未至则教之,临事则诲之,车败则命彼在后之倅车,谓之使载之。大臣之於小臣,其义当然。今大臣何为遗忘己,而不 肯饮食教载之?〇传: 绵蛮 至 於仁 。〇正义曰:绵蛮文连黄鸟,黄鸟小鸟,故知绵蛮小貌。《释丘》云: 非人为之丘。 李巡曰: 谓非人力所为,自然 生为丘也。 《释地》云: 大陵曰阿。 则丘之与阿为二物矣。而以丘阿为曲阿者,以下丘侧、丘隅类之,则丘阿非二物也。《卷阿》云: 有卷者阿。 知丘阿 是丘之曲中也。此为大臣无仁心而作,故知鸟止於阿,似人止于仁。〇笺: 止谓 至 属焉 。〇正义曰:鸟必飞而后止,故知止谓飞行所止讬也。以鸟楚有畏之 物,故知取安静之处而讬息焉。《大学》注云: 鸟知择岑蔚,安閒而止处之。 与此同也。此黄鸟刺大臣不用仁心,故知喻小臣当择卿大夫有仁厚之德者而依属 焉。小臣而得择大臣依之者,以臣虽君之所置,而贵贱不等,小臣当依属大臣。《论语》云: 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 是得以已情择而依之也。然则此 微臣自择不得人而责之者,以己本亲之,冀其恤己,但当时国乱礼废,臣皆不仁,己虽择之,犹不免困,所以刺上也。〇笺: 在国 至 倅车 。〇正义曰:此微 臣随大臣而行,言道之云远,是必聘使诸国,故为介从也。聘问之介,当是君所命遣,而得自以己意,在国依属,出则从行者。或使主所自引,或君知其依属而遣之 也。言饮之、食之、教之、诲之、载之四者语便之,当故随文为次。教诲虽於人无费,而无仁心亦不肯也,故《论语》曰: 爱之能勿劳乎?忠焉能勿诲乎? 是不 爱则不诲也,教诲一也。别言之,事有至与未至,故笺因其文之先后,而分以充之云: 事未至则豫教之,临事则诲之。 从行远道,不应初即无车,故言车败则载 之,以士无倅车故也。 后车,倅车 者,明后为副也。《夏宫 戎仆》 掌倅车之政 ,《道仆》 掌贰车之政 ,《田仆》 掌佐车之政 ,是朝祀之副曰贰, 兵戎之副曰倅,田猎之副曰佐。此是聘问之事,宜与朝祀同名,当言贰车。言倅者,《周礼》以相对而异名,其实贰、倅皆副也,散则义通,故以倅言之。

  绵蛮黄鸟,止于丘隅。〔笺云:丘隅,丘角也。〕岂敢惮行,畏不能趋。〔笺云:惮,难也。我罢劳,车又败,岂敢难徒行乎?畏不能及时疾至也。〇惮,徒旦反。下同。难,乃旦反。下同。〕饮之食之,教之诲之。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

  绵蛮黄鸟,止于丘侧。〔笺云:丘侧,丘旁也。〕岂敢惮行,畏不能极。〔笺云:极,至也。〇极如字。〕饮之食之,教之诲之。命彼后车,谓之载之。

  《绵蛮》三章,章八句。

  《瓠叶》,大夫刺幽王也。上弃礼而不能行,虽有牲牢饔饩,不肯用也。故思古之人,不以微薄废礼焉。〔笺:牛羊豕为牲,系养者曰牢,熟曰饔,腥曰饩,生曰牵。不肯用者,自养厚而薄於宾客。〇瓠,户故反。牢,老刀反。雍,於恭反,字又作 饔 。饩,许气反。腥音星。〕

  【疏】 《瓠叶》四章,章四句 至 废礼焉 。〇正义曰:《瓠叶》诗者,周大夫所作,以刺幽王也。以在上位者弃其养宾之礼而不能行,虽有牲牢饔饩之 物,而不肯用之以行礼,故作诗者思古之人,不以菹羞微薄而废其礼焉。言古之人,贱者尚不以微薄废礼,则当时贵者行之可知。由上行其礼以化下,反驳今上弃其 礼而不行也。今在上者尚弃礼不行,卑贱者废之,明矣。举轻以见重,是作者之深意也。经四章,皆上二句言菹羞之薄,下二句言行礼之事,是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 也。〇笺:云 牛羊豕 至 宾客 。〇正义曰:《孝经》云: 三牲之养。 则牲兼三畜,故牛羊豕曰牲也。《公刘》曰: 执豕于牢。 《地官 充人》: 掌 系祭祀之牲牷,祀五帝则系於牢,刍之三月 。牢者,牲所居之处,故系养者为牢也。《天官》内、外饔皆掌割亭之事。亨人 掌外内饔之爨亨煮 。饔是煮肉之 名,故熟曰饔。饔既为熟,则饩非熟矣。僖三十三年《左传》曰: 饩牵竭矣。 饩与牵相对,是牲可牵行,则饩是已杀。杀又非熟,故知腥曰饩,谓生肉未煮者 也。既有饔饩,遂因解牵。使肉之别名,皆尽於此。此与牵、饔相对,故饩为腥。其实饩亦生。哀二十四年《左传》云: 晋师乃还,饩臧石牛。 是以生牛赐之 也。《论语》及《聘礼》注云: 牲生曰饩。 而不与牵、饔相对,故为生也。凡言礼者,皆与人行事。经陈献酢与宾客为礼,故知不肯用者,自养厚而薄於宾客

  幡幡瓠叶,采之亨之。君子有酒,酌言尝之。〔传:幡幡,瓠叶貌。庶人之菜也。笺云:亨,熟也。熟 瓠叶者,以为饮酒之菹也。此君子谓庶人之有贤行者也。其农功毕,乃为酒浆,以合朋友,习礼讲道艺也。酒既成,先与父兄室人亨瓠叶而饮之,所以急和亲亲也。 饮食而曰尝者,以其为之主於宾,客宾客则加之以羞。《易 兑 象》曰: 君子以朋友讲习。 〇幡,孚烦反。亨,普庚反。注同。菹,庄鱼反。行,下孟反。 兑,徒外反,《易》卦名也,训悦。〕

  【疏】 幡幡 至 尝之 。〇正义曰:幡幡然者,是瓠之叶也。我君子令人采取之,既得而又亨煮之,酿以为饮酒之菹也。庶人农功毕,君子贤者有酒,令人 酌此酒,我当与父兄室人尝而饮之,所以相亲爱也。言古者不以微薄而废礼,尚亨瓠叶而用之。今乃有牲牢饔饩而不肯用,故以刺之也。〇传: 幡幡 至 之 菜 。〇正义曰:士礼有特牲豚豕,此止言瓠叶与兔首,明非有位之人,故言庶人之菜。《七月》云 八月断壶 ,即言 食我农夫 ,彼虽瓠体,与此为类,明亦 农夫之菜,故笺申之云: 庶人有贤行者。 〇笺: 亨熟 至 讲习 。〇正义曰:序云 不以微薄废礼 ,下连 君子有酒 ,故知亨熟瓠叶者,以为饮酒之 菹。知为菹者,以礼饮酒有菹醢故也。此美君子行礼,而亨庶人之菜,故知君子是庶人有贤行者也。庶人而能为酒以行礼者,以其农功毕,则闲而无事,於此之时, 乃为酒浆,以合会朋友,习行礼事,讲其道艺故也。以民在田亩必无容暇,故知农功毕而为之。以三时务农,将阙於礼,故为酒会朋友以讲习之。此酒为朋友而酿, 先言尝之,则未与朋友宾客饮也,故知酒既成,先与父兄室人亨瓠叶而饮之。酒为朋友所作,而与父兄先饮,是所以急和亲亲,亦是为行礼也。又解饮酒而曰尝者, 以其为之主於宾客故也。以此尝之言,故知为酒将以会朋友也。作酒本为行礼,和亲亦是礼事,欲见敬重宾客,故言尝以美之。以此在献前,又无殽羞,明与下章事 别,故知与父兄室人。室人者,即家内之小大皆是也。宾客则加之以羞者,明重得兼轻,此父兄直有菹,宾客亦有菹,又有兔为之羞。《乡饮酒》及《燕礼》是为大 礼,虽有牲殽,尚有菹醢,明宾虽有羞,亦有菹,故云加之也。引《易 兑 象》曰 君子以朋友讲习 者,以此与宾客即朋友也,所会朋友,必为讲习,以《易》 有此言以著义,故知此合朋友为习礼讲艺,故引以证之。讲习必非农时,故知农功毕,意亦出於此文也。

  有兔斯首,炮之燔之。君子有酒,酌言献之。〔传:毛曰炮。加火曰燔。献,奏也。笺云:斯,白也, 今俗语 斯白 之字作 鲜 ,齐、鲁之间声近斯。有兔曰首者,兔之小者也。炮之燔之者,将以为饮酒之羞也。饮酒之礼,既奏酒於宾,乃荐羞。每酌言言者,礼 不下庶人,庶人依士礼立宾主为酌名。〇兔,他故反。下同。斯首,毛如字,此也。郑作 鲜 ,音仙,白首也。炮,本作 炰 ,白交反。燔音烦。近,附近之 近。下,遐嫁反。〕

  【疏】 有兔 至 献之 。〇毛以为,古人行礼,有兔之斯首,谓唯有一兔,虽微耳,尚并毛而炮之,加火而燔之,以为饮酒之羞。君子之贤者有酒,令酌 之,我当以此酒奏献之於宾,以行礼也。古之人不以微薄废礼,今乃有牲牢而不用,故刺之。郑唯斯首谓白头为异。馀同。〇传: 毛曰 至 献奏 。〇正义曰: 《地官 封人》云: 毛炮之豚。 注云: 爓去其毛而炮之。 唯肉炮。《内则》 炮取豚若将,编萑以苴之 ,故云毛炮之。此述庶人之礼,传直言 毛曰 炮 ,当是合毛而炮之,未必能如八珍之食,去毛炮之也。毛无改字之理,斯字当训为此。王肃、孙毓述毛云: 唯有一兔头耳。 然案经有 炮之燔之 ,且有炙 之,则非唯一兔首而已。既能有兔,不应空用其头。若头既待宾,其肉安在?以事量理,不近人情。盖诗人之作,以首表兔,唯有一兔,即是不以微薄废礼也。为肉 至薄,明是并毛炮之,不可爓矣。笺言鲜者,毛炮之亦当然也。加置於火上,是燔烧之,故言加火曰燔。以献酒者必奏进於宾,故言 献,奏也 。〇笺: 斯白 至 酌名 。〇正义曰:郑以斯首以见兔小,与毛为异。斯为兔首之色,故言 斯,白也 。又解斯得为白之意, 今俗斯白之字当作鲜 ,以鲜明是絜白之义故 也。鲜而变为斯者,齐、鲁之间其语鲜、斯声相近,故变而作斯耳。宣二年《左传》曰: 于思于思。 服虔云: 白头貌。 字虽异,盖亦以思声近鲜,故为 白 头 也。畜兽小则毛悦长则色重,故言有兔白首。兔之小者,明其微薄也。 炮之燔之 者,将以为饮酒之羞。羞,进也。谓既饮酒而进此兔肉於宾也。饮酒之礼, 既奏酒於宾,乃荐羞者,因此酒羞并有,言先后之宜,且辨经虽先为羞,进则在后也。今《礼 乡饮酒》《燕礼》《大射》皆先进酒,乃荐脯醢,乃羞庶羞,故知然 也。经言不以微薄废礼,故先述菹羞,酒无厚薄之异,故后言之。四章皆云 酌言 。言,我也。其意云:酌酒我当用之。若是礼合当然,不应每事言我。今每言 我,则是行用他法,故解之,言 每酌言言 者,以礼既不下及庶人而为之制,庶人依准士礼,立宾主为酌名以行之,故每酌道我与宾相亢为礼,以行献酢酬之名 也。不於上章解之者,以前直言尝之,无献酢之名,此有献之,故就而言焉。然则尝之亦云 酌言 者,以酒为宾作,尝亦行礼,故亦云 酌言 也。礼不下庶人, 不制篇卷耳。其庶人执鹜,庶人见国君走亦往,往见於礼焉。

  有兔斯首,燔之炙之。君子有酒,酌言酢之。〔传:炕火曰炙。酢,报也。笺云:报者,宾既卒爵,洗而酌主人也。凡治兔之宜,鲜者毛炮之,柔者炙之,乾者燔之。〇炙音只。酢,才洛反。炕,苦浪反,何、沈又苦郎反。〕

  【疏】传 炕火曰炙 。〇正义曰:炕,举也,谓以物贯之而举於火上以炙之。〇笺: 报者 至 燔之 。〇正义曰:申传 酢,报 之义,故言 报者,宾 既卒爵,洗而酌与主人 ,是得主人之献酌而报之也。於一兔之上,而经有三种,故辨之。言凡治兔之所宜,若鲜明而新杀者,合毛炮之;若割截而柔者,则脔贯而 炙之,若今炙肉也;乾者谓脯腊,则加之火上炙之,若今烧乾脾也。柔,谓杀巳多日而未乾也。

  有兔斯首,燔之炮之。君子有酒,酌言醻之。〔传:醻,道饮也。笺云:主人既卒酢爵,又酌自饮,卒爵复酌进宾,犹今俗之劝酒。〇醻,市周反。道,徒报反,本亦作 导 ,同。复,扶又反。 俗之 一本作 俗人 。〕

  【疏】传 醻,道饮 。〇正义曰:以醻者,欲以醻宾而先自饮以导之。此举醻之初,其宾饮讫,进酒於宾,乃谓之醻也。〇笺: 主人 至 劝酒 。〇正义 曰:传以醻为导饮。嫌其谓主人自饮为醻,故辨之。 主人既卒酢爵,又酌自饮,卒爵复酌以进宾 ,如此乃谓之醻,犹今俗人劝酒者。俗人亦先自饮而后劝人,故 云醻之。笺皆准《乡饮酒》《燕礼》而为说也。

  《瓠叶》四章,章四句。

  《渐渐之石》,下国刺幽王也。戎狄叛之,荆舒不至,乃命将率东征。役久病於外,故作是诗也。〔笺: 荆,谓楚也。舒,舒鸠、舒鄝、舒庸之属。役,谓士卒也。〇渐渐,士衔反,沈时衔反,亦作 惭惭 ,下同。翟,徒历反,本或作 狄 。叛音畔。将率,上子亮 反,下所类反。注及后篇 将率 放此。 役久病於外 ,一本作 役人久病 ,人,衍字。鄝音了,本又作 蓼 。士卒,尊忽反。下篇 士卒 同。〕

  【疏】 《渐渐之石》三章,章六句 至 是诗 。〇正义曰:《渐渐之石》诗者,下国所作,以刺幽王也。以幽王无道,西戎北狄共违叛之,荆楚之群舒又不 来至,乃命将率东行征伐之。其役人士卒巳久而疲病,劳苦于外,故作是《渐渐之石》诗以刺之。下国,诸侯之言,对天子为上,故称下国也。言下国者,此诗下国 之人所作,未必即诸侯之身作之。幽王之役人自病,而下国作诗刺之者,王师出征,亦使诸侯从己,诸侯之人亦病,故刺之也。定本、《集本》 役 下无 人 字,其笺、注亦无 人 字。俗本有者,误也。毛以 戎狄叛之 ,经三章上四句是也。 荆舒不至 ,下二句是也。 乃命将率东征,役人久病于外 ,副上 戎 狄叛之,荆舒不至 之言,为六句之总。三方皆有征伐,而久病独言东征者,以经有东征之文,因言以广之,其实戎狄亦伐之也。郑以 戎狄叛之 ,经上二章上二 句是也; 荆舒不至 ,上二章次二句及卒章上四句是也; 乃命将率东征,役人久病於外 ,三章皆下二句是也。以诗言命将东征,无伐戎狄之事,则不伐戎狄 也。言不至与叛之,则明由叛而不至,其义一也。下篇言 四夷交侵 , 师旅并起 , 用兵不息 ,则戎狄亦当伐之,但自此篇不言之耳。〇笺: 荆谓 至 士卒 。〇正义曰:以楚居荆州,故或以州言之。《春秋经》贾氏《训诂》云: 秦始皇父讳楚,而改为荆州。 亦以其居荆州,故因讳而改之。亦有本自作荆 者,非为讳也。《春秋公羊》《穀梁》皆言州不若国,贱楚,故以荆言之。彼自《春秋》之例,其外《书传》或州或国,自从时便,非褒贬也。《殷武》曰 维汝荆 楚 ,已并言之,是楚之称荆,亦巳久矣。《鲁颂》亦曰 荆舒是惩 ,是随时之名不定也。以传有舒鸠、舒鄝、舒庸,又有舒龙,谓之群舒。此直言舒,不指一 国。笺又引舒国不尽,故言之属。既言将率,别云役人,故知谓士卒也。

  渐渐之石,维其高矣。山川悠远,维其劳矣。〔传:渐渐,山石高峻。笺云:山石渐渐然高峻,不可登而上,喻戎狄众彊而无礼义,不可得而伐也。山川者,荆舒之国所处也,其道里长远,邦域又劳劳广阔,言不可卒服。〇劳如字。〕

  武人东征,不皇朝矣。〔笺云:武人,谓将率也。皇,王也。将率受王命,东行而征伐,役人罢病,必不能正荆舒,使之朝於王。〕

  【疏】 渐渐 至 朝矣 。〇毛以为,此时戎狄已叛,将率征之,与其士卒伐而不息。言戎狄之地,有渐渐然险峻之山石,维其高大矣。又山之与川,其间悠 悠然路复长远。我等登此高山,涉此远路,维其劳苦矣。不但伐戎狄而已,又其武人将率,以役人东征,征伐荆国之国,疲於军役而病,不暇修礼而相朝矣。〇郑以 渐渐为渐渐然险峻之山石,维其高大,不可登而上矣,以兴戎狄众强,不可得而伐矣。其荆舒所在之国,山川其道路悠悠然而长远,维其邦域广阔又劳劳然矣,虽往 征之,难可卒服。武人将率虽受命东征,役人罢病,必不能正之使朝於王矣。〇传: 渐渐,山石高峻 。〇正义曰:以 渐渐 文连 之石 ,为山石之状,又言 维其高矣 ,故知为高峻貌。此传无异郑之文,正以渐渐乃是上句,而於此释之,明以四句为一事。郑以劳为辽,辽言广阔之意。毛无改字之理,必不与郑同。 劳矣 当为劳苦,故王肃云: 言远征戎狄,戍役不息,乃更渐渐之高石,长远之山川,维其劳苦也。 孙毓云: 篇义言役人久病於外,故经曰山川悠远,维其 劳矣。 此皆以上四句并为征戎狄而言,俱是述毛为说,传意或当然也。下篇《苕之华序》曰: 西戎东夷交侵中国,师旅并起。 《何草不黄序》曰: 四夷交 侵,用兵不息。 此序言 戎狄叛之 ,明其亦伐戎狄。传又总而注之,则王、孙之言,非无理矣,故据为毛说。若然,卒章上四句毛则分之者,以豕之与月、天地 不同,故分之。则此山川事类,故并之。〇笺: 山石 至 卒服 。〇正义曰:以渐渐高不可上,故喻戎狄彊不可伐也。知非戎狄之国高山者,以序唯言 戎狄叛 之 ,不言征伐戎狄,则不得历其国之高山。又荆舒之地,山川悠远,而尚伐之不得,言戎狄山高不可伐,故以喻其众强也。 维其高矣 ,还是渐渐之石高也,则 知 维其劳矣 ,是山川悠远之劳劳也,故曰山川者,荆舒之国所处,其道里长远,邦域又劳劳广阔。说此者,言其不可卒服,故下句言不能正之也。广阔辽辽之 字,当从辽远之辽,而作劳字者,以古之字少,多相假借,诗又口之咏歌,不专以竹帛相授,音既相近,故遂用之此字,义自得通,故不言当作辽也。毛并注四句, 则是以为一事。笺分为二者,以下云 武人东征,不皇朝矣 ,必上有难征之事,乃可言不能正之,不得不言荆舒,故知山川悠远是荆舒之地,为下事发端也。不并 以四句为下事之端者,以序云 戎狄叛之 ,经亦当有其事,不得全无所陈,故以上二句充之也。卒章不分之者,以序云 命将率东征 ,则荆舒之恶为甚,是诗所 主言,而下章文势接连,上言涉波,下言滂沱,俱是水事,明其共为一喻,故皆以为荆舒焉。〇笺: 武人 至 於王 。〇正义曰:以序云 命将率东征 ,故知 武人谓将率也。 皇,王 ,《释言》文。朝者,诸侯见王之辞。序云 役久病於外 ,明其所将之人罢病,不能正之使朝,故言将率受王命,东行而征伐,役人罢 病,必不能正荆舒使朝於王。王肃云: 武人,王之武臣征役者。言皆劳病,东行征伐东国,以困病,不暇修礼而相朝。 此自王肃之说,毛意无以见其为然,正以 《诗》中诸言 不皇 多为不暇,故存其说代毛耳。凡诸侯邦交,有相朝之法。此将率当是王之公卿,不得有相朝之礼。且受命出征,务服前敌,无暇相朝,自其常 事,不当以此为怨,而列於咏歌。王氏之义,不为长矣。

  渐渐之石,维其卒矣。山川悠远,曷其没矣?〔传:卒,竟。没,尽也。笺云:卒者,崔嵬也,谓山巅之末也。曷,何也。广阔之处,何时其可尽服。〇卒,毛子恤反,郑在律反。崔,罪回反。嵬,五回反,本作 峞 。处,昌虑反。下同。〕

  武人东征,不皇出矣。〔笺云:不能正之,令出使聘问於王。〕

  【疏】 渐渐 至 出矣 。〇毛以为,时远征戎狄,戍役罢劳。言戎狄之地,有渐渐然险峻之山石,我等登之。维其终竟,言当遍历此石也。又山之与川,其 间悠悠然路复长远,我所登历,何时其可尽遍矣。由行不可遍,故久病劳苦也。不但伐戎狄而已,又其武人将率,以役人东征,疲於军役,而辛苦不暇出而相与为礼 也。〇郑以为,渐渐然险峻之山石,维其崔嵬然不可登而上矣,以兴戎狄众强,不可得而伐矣。其荆舒所在之国,山川其道里悠悠然而长远,虽往伐之,其处广阔, 何时其可尽服之矣。由此,故武人东征之,不能正之,使出聘问於王矣。〇传: 卒,竟。没,尽 。〇正义曰:《释诂》云: 卒,终也。 终亦竟之义,故云 卒,竟也 。《释诂》又云: 泯,尽也。 李巡云: 泯没之尽。 泯没义同,故没为尽也。此经卒、没之义略同,而 维其 、 曷其 文异者, 维其 言 已行当竟之, 曷其 忧行不可尽,势相接也。〇笺: 卒者 至 尽服 。〇正义曰:笺以上 高矣 类之,则 卒 亦石之形也,故读为崒。《释山》云: 崒 者厜<厂义>。 郭璞曰: 谓山峰头巉岩者。 笺云: 崒者,崔嵬 ,谓山巅之末,虽音字小异,是取《尔雅》为说也。上章言 劳劳广阔 ,此 言不可尽服,亦势相接,故上笺云言其 不可卒服 ,意取於此。

  有豕白蹢,烝涉波矣。〔传:豕,猪也。蹢,蹄也。将久雨,则豕进涉水波。笺云:烝,众也。豕之性 能水,又唐突难禁制。四蹄皆白曰骇,则白蹄其尢躁疾者。今离其缯牧之处,与众豕涉入水之波涟矣。喻荆舒之人,勇悍捷敏,其君犹白蹄之豕也,乃率民去礼义之 安,而居乱亡之危。贱之,故比方於豕。〇蹢音的,都历反。烝,之丞反。 将久雨 一本作 天将雨 。能,奴代反,本又作 耐 。骇,户楷反,《尔雅》《说 文》皆作 豥 ,古哀反。躁,子到反。离,力智反。缯,在陵反,《尔雅》 豕所寝曰缯 ,《方言》作 橧 ,从木,音同。涟,音连,一本作 澜 ,力安 反。悍,下旦反。〕月离于毕,俾滂沱矣。〔传:毕,噣也。月离阴星则雨。笺云:将有大雨,征气先见於天。以言荆舒之叛,萌渐亦由王出也。豕既涉波,今又雨使之滂沱,疾王甚也。〇滂,普郎反。沱,徒何反。注同。噣,直角反,又音昼,本又作 浊 。见,贤遍反。〕

  武人东征,不皇他矣。〔笺云:不能正之,令其守职,不干王命。〇它音他。〕

  【疏】 有豕 至 他矣 。〇毛以为,此时征伐戎狄,役人劳苦,而有豕猪之白蹄,进而涉入水之波涟之处矣,是在地为将雨之征也。又直月更离历于毕之阴 星,在天为将雨之候。以此征候,果致大雨,使其水滂沱而盛矣。己等役人遇之,尤以疲病,不但久劳,又逢大雨,为甚苦之辞也。又王之武人将率,以役人东征, 伐荆舒之国,皆以劳病,不暇更有他事矣。故不得相朝为礼也。〇郑以为,荆舒之人似众豕,其君犹白蹄者。豕之性能水,又唐突难禁制。以荆舒之人性好乱,又勇 悍难制服。言有豕之白蹄者,领其众豕,离其缯牧之处,涉入於水波涟矣。以兴荆舒之君,率其众民,去其礼义之安,居於乱亡之危。矣豕性本自能水,月复离历於 毕星,天又雨之,使滂沱矣。群豕既得此水,弥唐突而难制,以喻荆舒本自好乱,王又为不善之政以加陵之矣,荆舒既被此政,弥彊梁而难服。武人虽则东征,不能 正之,使不为他矣。干犯 王命,是为他事。言不能正之,使不干王命。〇传: 豕猪 至 水波 。〇正义曰: 豕,猪 ,《释兽》文。《释诂》云: 烝,进 也。 言进涉,是训烝为进也。毛以下经 月离於毕 为雨征类之,则此亦雨征也,故云 天将大雨,则豕进涉波水矣 。并以二经为雨征,言役人遇雨之劳苦也。 〇笺: 烝众 至 於豕 。〇正义曰: 烝,众 ,《释诂》文。豕之性能水,言其自好涉波,非雨征也。以唐突难禁制,喻荆舒之难制服也。《释兽》释豕云: 四蹢皆白,豥。 孙炎曰: 蹢,蹄也。 传已训蹢为蹄,故笺即以蹄言之。经直云白蹢,不云豥,则白蹢亦不知几蹄白。而笺引此者,以《尔雅》主为释 《诗》,《诗》中言 豕白蹢 ,唯此而已,故知本以训此也。马惊谓之骇,则骇者躁疾之言。白蹢名之为豥,是躁疾於馀豕,故云 则白蹄其中尤躁疾者 也。骇 与豥字异义同,《释兽》於豕之下 所寝橧 。舍人曰: 豕所寝草名为橧。 某氏曰: 临淮人谓野猪所寝为橧。 李巡曰: 猪卧处名橧。 橧是所居之处,牧 是所食之地,故云离其橧牧之处,与众豕涉入水之波涟矣。缯与橧音义亦同。荆舒之人勇悍捷敏者,谓上俗民人勇而剽悍,其举动便捷敏速。以其性轻,故好叛,难 禁制也。其君犹白蹄之豕,言其民犹众豕也。乃率其臣民,去礼义之安,而居乱亡之危,正谓叛也。诸侯之朝天子,上下相敬,是礼义也。叛违王命,以致征讨,是 乱亡也。豕者,言兽之尤秽,今以荆舒比之,故贱之。比方於豕,以其馀兴喻,立文犹隐。此云有豕,正是指斥辞,有憎疾之旨,故知有贱之意。〇传: 月离 至 则雨 。〇正义曰:以毕为月所离而雨,是阴雨之星,故谓之阴星。 月离于毕 ,即言 俾滂沱矣 ,故知月离阴星则雨也。《洪范》曰: 星有好风,星有好 雨 者,即此毕是也。《春秋纬》说云: 月离于箕,风扬沙。 则好风者箕也,所以箕好风。毕好雨者,郑《洪范》注云: 风,土也,为木妃;雨,木也,为金 妃,故星好焉。 推此而往,南宫好阳,北宫好燠,中宫四季好寒也。是由己所克而得其妃,从其妃之所好故也。郑知然者,以庶征曰雨、曰阳、曰燠、曰寒、曰 风,而休徵肃时雨若、乂时阳若、晢时燠若、谋时寒若、圣时风若。此肃、乂、晢、谋、圣本之五事,则肃由貌也为木,乂由言也为金,晢由视也为火,谋由听也为 水,圣由思也为土。故《五行传》以为貌属木,言属金,视属火,听属水,思属土。庶征亦依此貌、言、视、听、思为次。郑由此故云:雨,木气也,春而施生,故 木气为雨也。阳,金气也,秋物成而坚,故金气为阳也。燠,火气也。寒,水气也。风,土气也。凡气,非风不行,犹金、木、水、火非土不处,故知土气为风。以 此知风土、雨木皆从妃所好。言好,是好乐他辞,非己性也。此庶征寒燠,即晦明也,加之以阴,则为六气,故《五行传》阴属皇极,故曰 皇之不极,厥罚常 阴 ,是也。而贾逵、服虔因此及《春秋纬》之文,即以 风,东方;雨,西方 。又云 阴,中央;晦,北方;明,南方 , 唯天阳不变,唯晦明所属 为当。 馀甚谬矣,失之於《书传》也。〇笺: 将有 至 王甚 。〇正义曰:此与上经相接为喻,言豕性本自能水,又加以滂沱之雨,是豕弥得性,益难禁制。以喻荆舒 本自好叛,加以王之不善,是彼弥得志,益难威服。本言滂沱之喻,唯此而已,但诗人言大雨,更生一意。言 月离于毕 ,然后天为大雨,是滂沱之雨,萌渐由离 毕也。言王为不善,然后荆舒背叛,是叛之萌渐亦由王出也。萌者,事之初,犹物之萌牙,渐而成大也。豕既涉波,今又雨之使滂沱,是疾此雨之甚。言荆舒自好 叛,王又使之叛,是疾王之甚。郑知然者,正以言俾,不然,言雨足矣,何须言使也?〇笺: 不能 至 王命 。〇正义曰:他者,谓职分之外,横为馀事,弃其 所守,干犯 王命,是为他矣。故知不能正之,令其守职,不干王命,即干王命是他也。

  《渐渐之石》三章,章六句。

  《苕之华》,大夫闵时也。幽王之时,西戎东夷交侵中国,师旅并起,因之以饥馑。君子闵周室之将亡,伤己逢之,故作是诗也。〔笺:师旅并起者,诸侯或出师,或出旅,以助王距戎与夷也。大夫将师出,见戎夷之侵周而闵之。今当其难,自伤近危亡。〇苕音条,徐音韶,草名。华音花。距音巨。难,乃旦反。下 之难 同。近,附近之近。〕

  【疏】 《苕之华》三章,章四句 至 是诗 。〇正义曰:言西戎东夷交侵中国,不言南蛮北狄者,下篇序曰: 西夷交侵中国 ,则蛮狄亦侵。序於上下相 互以明耳。言 西戎东夷交侵中国,师旅并起 ,即序首章上二句之事。 因之以饥馑 ,卒章下二句是也。 闵周室之将亡 ,卒章上二句是也。 伤己逢之 , 即首章下二句是也。经、序倒者,序以由师旅饥馑致周室之亡,所以伤之。经则因文以弘义,逢师旅而己伤,乃覆言可伤之事,故言因以饥馑於下,明其弥是可伤。 各自为义次也。〇笺: 师旅并 至 危亡 。〇正义曰:以四夷在中国之外,从外内侵,则绿边诸侯被侵矣。又言师旅并起者,非一之辞,明其非独王室,故知诸 侯或出师,或出旅,以助王距戎与夷也。《周礼》制诸侯从王之法云: 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 今俱出师旅者,《周礼》言其极耳。行则随时多少,不 必尽然。且於时诸侯衰弱,或不能备军,故才出师、旅也。知大夫将师出,见戎狄之侵周者,以序云 伤已逢之 ,经云 知我如此,不如无生 。若非身自当之, 不应如此深恨,故知身自将师而出,见戎狄交侵,而发愤闵伤也。且上下皆言下国,明此亦下国大夫自将其国之师,故二章笺云 诸侯微弱,而王之臣当出见也。 是於时王臣未出,不得逢之也。逢之,是身见之辞,故云 今当其难,自伤近危亡 也。

  苕之华,芸其黄矣。〔传:兴也。苕,陵苕也。将落则黄。笺云:陵苕之华,紫赤而繁。兴者,陵苕之幹喻如京师也,其华犹诸夏也,故或谓诸夏为诸华。华衰则黄,犹诸侯之师旅罢病将败,则京师孤弱。〇芸音云,沈音运。夏,户雅反。下同。罢音皮。〕

  心之忧矣,维其伤矣!〔笺云:伤者,谓国日见侵削。〕

  【疏】 苕之华 至 伤矣 。〇正义曰:陵苕之英华,本紫赤而繁多,至今亦芸然,其色黄而衰矣。以兴周室之诸夏,本兵强国盛,今其师病而微矣。陵华衰 则将落,落则苕幹特立矣。诸侯师病则将败,败则京师孤弱矣。以周室之盛,忽见如此之衰,故我心为之忧愁矣。维其伤病矣,伤其见侵削也。〇传: 苕陵 至 则黄 。〇正义曰:《释草》云: 苕,陵苕。黄华蔈,白华茇。 舍人曰: 苕,陵苕也。黄华名蔈。白华名茇。别华色之名也。 某氏曰: 《本草》云 陵 莳,一名陵苕 。 陆机《疏》云: 一名鼠尾,生下湿水中,七八月中华紫,似今紫草。华可染皂,煮以沐发即黑。 如《释草》之文,则苕华本自有黄有白,传 言将落则黄,是初不黄矣。笺云 陵苕之华,紫赤而繁 。陆机《疏》亦言其华紫色。盖就紫色之中,有黄紫、白紫耳。及其将落,则全变为黄。以《裳裳者华》言 之,则芸为极黄之貌,故将落乃然。〇笺: 陵苕 至 孤弱 。〇正义曰:紫赤而繁华,衰则黄,皆以时事验知。苕之幹喻京师,华犹诸夏者,以序云交侵中国, 即九州之诸夏也。师旅并起,是诸侯之师起而助王也。华之卫幹,如诸夏之卫京师,故知幹如京师,其华犹诸夏也。又解不以叶喻之意,以其诸夏本亦名诸。华襄四 年《左传》魏绛谏晋侯曰: 诸华必叛。 昭三十年《左传》子西谏楚王曰: 吴,周之曾裔也,今而始大,比於诸华。 是或谓诸夏为诸华也。谓之夏者,夏,大 也。以其中国有礼义之华可嘉大也。《论语》曰: 不如诸夏之亡。 是也。华黄落则苕幹衰,故喻诸夏之师旅罢病将败,则京师孤弱也。

  苕之华,其叶青青。〔传:华落,叶青青然。笺云:京师以诸夏为障蔽。今陵苕之华衰而叶见青青然,喻诸侯微弱,而王之臣当出见也。〇青青,子零反。注同。鄣,章亮反。见,贤遍反。下同。〕

  知我如此,不如无生!〔笺云:我,我王也。知王之为政如此,则已之生不如不生也。自伤逢今世之难,忧闵之甚。〕

  【疏】 苕之 至 无生 。〇毛以为,上言华将落,故於此言已落。言陵苕之上,黄华今已殒落矣,唯有叶青青然独在耳。以兴王室之外,诸夏今已丧败矣, 唯有其臣当出见耳。是戎夷之强,侵败诸夏,藩卫既弱,周室将亡,大夫伤已逢之,故言知我王政之如此,不能抚和戎夷,使诸夏丧败,不如己之本无生也。自伤生 逢今世。〇郑唯以华衰为异。言陵苕之上,黄华其色既巳衰矣,唯其叶见青青然,以兴周室之外,诸夏其师既已罢矣,独王臣当出见。华已衰而叶未殒,犹诸夏已病 而王臣未发,明鄣蔽既衰,出亦败矣。馀同。〇传: 华落,叶青青 。〇正义曰:事必有渐,物无雨盛。上言将落,则此已落矣。又言其叶,明唯叶在耳,故言 华落,叶青青然 ,则毛意以华喻所出之师。上章以华喻师病,此落喻已败。诸侯既败,则王臣当出。天下诸侯众矣,尚不能御之,王兵若出,亦当败矣,故上章 为诸侯未败,此为已败。下所以言亡,为事之渐也。宣王之伐蛮狄,皆出王室之兵。此先诸夏,后京师者,王者强盛,则命将征讨,诸侯从之。衰弱,则诸侯先自御 寇,王师大急乃出。此则理之常也。且此时戎狄从外而侵,将内及王室,诗人先云诸侯之败,见其危之渐耳。〇笺: 京师 至 出见 。〇正义曰:既言苕之华, 又言其叶。华之映叶,犹诸夏之叶京师,故言京师以诸夏为鄣蔽。华衰而叶见,故喻诸侯微弱,王臣当出也。易传者,以经仍云苕之华,则华犹未落,且华喻诸夏, 时诸夏未为皆亡,不可以落喻,故为衰耳。〇笺: 我我 至 之甚 。〇正义曰:知我非诗人自我,而以我为我王者,以逢时多难,非己所为,诗人不当自责,故 知我为王之政。人莫不好生,而云己不用生,生非已所裁,而以生为恨,故知巳自伤逢今世也。

  牂羊坟首,三星在罶。〔传:牂羊,牝羊也。坟,大也。罶,曲梁也,寡妇之笱也。 牂羊坟首 ,言 无是道也。三星在罶,言不可久也。笺云:无是道者,喻周已衰,求其复兴,不可得也。不可久者,喻周将亡,如心星之光耀,见於鱼笱之中,其去须臾也。〇牂, 子桑反。坟,扶云反。罶音柳,本又作 霤 。牝,频忍反。笱音苟。复,扶又反。〕

  人可以食,鲜可以饱!〔传:治日少而乱日多。笺云:今者,士卒人人於晏早皆可以食矣。时饥馑,军兴乏少,无可以饱之者。〇鲜,息浅反。治,直吏反。〕

  【疏】 牂羊 至 以饱 。〇毛以为,诸侯既败,周室将亡。今牂羊而责其大首,终无是道也。以兴周衰而求其大兴,亦无此理也。周不复兴,其亡亦速。三 星之光耀,在於鱼罶之中,其去斯须,不可久也。以喻周室之亡期将至,欲望其存,亦不可久也。人於乱世,乏食而饥。人於治世,丰食而饱。今乱日多,故人可粗 得食,而治日少,故少可以饱。〇郑下二句为异。言时师旅既起,因之以饥馑,故言此士卒之人,於宴早可以与之食,但时乏少,无可以饱之,是所以可伤也。〇 传: 牂羊 至 可久 。〇正义曰:《释畜》云: 羊牡羒,牝牂。 故知牂羊,牝羊也。 坟,大 ,《释诂》文。牝,小羊也。首必称身,小羊而责大首,必 无是道理也。星随天运,昼夜一周,鱼笱之间,蹔见心星之光曜,须臾即过,故言不可久也。〇笺: 无是 至 须臾 。〇正义曰:以此诗主论周衰,故知喻求其 复兴,不可得也。序言闵周室之将亡,故知不可久者,喻周将亡,其去须臾也。〇笺: 今者 至 饱之者 。〇正义曰:郑以幽王时恒多祸乱,曾无治时,何得云 治日少乎?所以易毛。

  《苕之华》三章,章四句。

  《何草不黄》,下国刺幽王也。四夷交侵,中国背叛,用兵不息,视民如禽兽。君子忧之,故作是诗也。〔〇背音佩。〕

  【疏】 《何草不黄》四章,章四句 至 是诗 。〇正义曰:上言下国,后云君子,则作者下国君子也。君子无尊卑之限,国君以下,有德者皆是也。言 四 夷交侵,中国背叛 ,序其用兵之意,於经无所当也。用兵不息,上二章是也。视民如禽兽,下二章是也。经言虎兕及狐,止有兽耳,言禽以足句,且散则兽亦名禽 也。

  何草不黄,何日不行。〔笺云:用兵不息,军旅自岁始,草生而出,至岁晚矣,何草而不黄乎?言草皆黄也。於是之间,将率何日不行乎?言常行劳苦之甚。〕

  何人不将,经营四方。〔传:言万民无不从役。〕

  【疏】 何草 至 四方 。〇正义曰:言天下之人,於草生正月之时从役,去时草始生耳。今至十月,何草而不黄乎?言草皆黄矣。去草生,至於草黄,於是 之间,将率何日而不行乎?言常行,是劳苦之甚也。又言万民何人而不为将率所将之,以经营四方乎?言皆为将之以经营也。是非直将率为劳,万民又甚苦焉。〇 笺: 用兵 至 之甚 。〇正义曰:言用兵不息,是用之过久。何草不黄,是见黄而怨。若草大始去,或欲黄乃行,不应见草之黄,嗟怨若此。明草有生死之期, 行者睹物而思,故云军旅自岁始,草生而出,谓正月二月之中也。至岁晚矣,何草而不黄乎?草皆黄矣,是九月十月之中也。气则时经寒热,物则革变死生,日月长 久,征行不息,是其所以怨也。故云 於是之间,将率何日不行乎?是其劳苦之甚也 。知此句谓将率者,以言何日不行,明行者有人。下云 何人不将 ,为人所 将,则是士卒也。下句既为士卒,知此为将率也。

  何草不玄,何人不矜。〔笺云:玄,赤黑色。始春之时,草牙孽者将生,必玄於此时也,兵犹复行。无妻曰矜。从役者皆过时不得归,故谓之矜。〇矜,古顽反。注同。孽,鱼列反。复,扶又反。〕

  哀我征夫,独为匪民。〔笺云:征夫,从役者也。古者师出不逾时,所以厚民之性也。今则草玄至於黄,黄至於玄,此岂非民乎?〕

  【疏】 何草 至 匪民 。〇正义曰:将率以草黄之时,既不得归,又至明年之春。言今何草不玄,言众草将生而皆玄之也。於此之时,何人而不为矜耳。言 皆矜也。久而不归,失夫妇之道,而皆为矜夫也。既久役如此,哀我征行之夫,岂独为非民乎!若亦是民,当休息,何为使之从役,久而不得归也?〇笺: 玄赤 至 之矜 。〇正义曰:郑於《冬官 钟氏》注差约之云: 玄色,在緅缁之间,其六入者与? 三人赤,三人黑,故云 玄,赤黑色 。《春秋 元命苞》《稽耀 嘉》皆云: 夏以十三月为正。 物生色黑,故知始春之时,草牙孽者,将生必玄也。《释天》云: 九月为玄。 孙炎曰: 物衰而色玄也。《诗》曰 何草不 玄 ,与此始春之言不同者,《尔雅》所言月名,皆不以草色。 李巡曰: 九月万物草尽,阴气侵寒,其色皆黑。 是阴而气寒之黑,不由草玄色,孙炎之言谬 矣。无妻曰矜,《书传》及《王制》文。彼言老,宜为六十之外。礼,六十不与服戎。自六十以下,不必皆老,但行役过时,久不得归,与无妻者同,故谓之矜也。 舜年三十,以无室家之端,《书》亦谓之 有鳏在下 。矜与鳏,古今字。〇笺: 古者 至 民乎 。〇正义曰:隐五年《穀梁传》曰: 古者征伐不逾时 。是 古者师出不逾时也,所以厚爱民之性命,恐劳苦故也。今草玄至於黄,黄又至於玄,期年不归,是为非民,言其不厚之也。

  匪兕匪虎,率彼旷野。〔传:兕、虎,野兽也。旷,空也。笺云:兕虎,比战士也。〇兕,徐履反。〕

  哀我征夫,朝夕不暇。

  【疏】 匪兕 至 不暇 。〇正义曰:言我此役人,若是野兽,可常在外。今非是兕,非是虎,何为久不得归,常循彼空野之中,与兕虎禽兽无异乎?时既视 民如禽兽,故哀我此征行之夫,朝夕常行而不得闲暇。〇传: 兕、虎,野兽 。〇正义曰:传言野兽者,解本举此之意,以役人不宜在野,故言视民如禽兽也。许 慎云: 兕,野牛。其皮坚厚,可为铠。 《释兽》云: 兕似牛。 某氏曰: 兕牛千斤。 郭景纯云: 一角,青色,重千斤是也。 〇笺: 兕、虎,比战 士 。〇正义曰:序云 视民如禽兽 ,则直取在野以比之。而下章以狐比有栈之车,则比中各自取象,故云 兕、虎,比战士 ,取其猛也。

  有芃者狐,率彼幽草。有栈之车,行彼周道。〔传:芃,小兽貌。栈车,役车也。笺云:狐草行草止,故以比栈车辇者。〇芃,薄红反,沈又扶东反。栈,士板反。 辇者 ,一本作 辇车 。〕

  【疏】 有芃 至 周道 。〇正义曰:有芃芃然而小者,当狐也。此狐本是草中之兽,故可循彼幽草。今我有栈之辇车,人挽以行。此人本非禽兽,何为行彼 周道之上,常在外野,与狐在幽草同乎?故伤之也。〇传: 芃小 至 役车 。〇正义曰:以芃是狐之状,非大兽,故言 芃,小兽貌 也。此言用兵不息,明此 车,士卒供役之车,故云 栈车,役车 。〇笺: 狐草 至 辇者 。〇正义曰:以上言 率彼旷野 ,而此又云 幽草 ,明义取於草。以狐草行草止,故比辇 者亦道行道止,故以幽草与周道相对也。故《周官 乡师》云: 大军旅,会同,正治其徒役,与其辇辇。 注云: 辇人挽行,所以载任器。止以为蕃营。 是行 止常依於道,似狐之依於草也。以循草比人,故知比辇者也。《乡师》注引《司马法》曰: 夏后氏谓辇曰余车,殷曰胡奴车,周曰辎辇。辇一斧、一斤、一凿、一 梩、一锄。周辇加二板、二筑。 又曰: 夏后氏二十人而辇,殷十八人而辇,周十五人而辇。 是军行必有辇,皆人挽以行也。《春官 巾车》王后五路有辇,虽 载任,与此不同,亦人挽以行,故谓之辇也。若然《巾车》言 服车五乘 ,有 士乘栈车,庶人乘役车 。注云: 服车者,服事者之车。栈车,不革挽而漆之。 役车,方箱可载任器以供役。 以此言之,则彼自有栈车,何知此非彼者?以彼栈车,士之所乘以服事,非此军旅徒役所当有,以此知非《巾车》之栈车也。若然, 传云 栈车,役车 ,则与彼庶人役车同。又知非彼役车者,以役车庶人之所乘,但庶人贱,以供役为名耳,非辇者也,即《唐 蟋蟀》言 役车其休 ,是矣。彼 不以人挽,故知不与此同。此谓从军供役之辇车耳,有栈,是车状,非士所乘之栈名也。

  《何草不黄》四章,章四句。

  《鱼藻之什》十四篇,六十二章,三百二句。

加入收藏
© Copyright 2023 天书阁古文网版权所有

关于

天书阁古文网 移动版

网址:https://m.tianshuge.com

关闭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