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李耳

_原文、译文、赏析 - 天书阁

菜单
  

李耳

时间:17-07-07 16:48:14 | 点击:819

  
  
  
    
  

老子,姓李名耳,字聃,一字或曰谥伯阳。华夏族, 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(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)人,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。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、道家学派创始人,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。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、卫真县、鹿邑县,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。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,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,存世有《道德经》(又称《老子》),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,主张无为而治,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。在道教中,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。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。

主要著作

 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《老子》一书,又名《道德经》或《道德真经》。《道德经》、《易经》和《论语》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。《道德经》分为上下两册,共81章,前37章为上篇道经,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,全书的思想结构是:道是德的 体 ,德是道的 用 。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。

  《道德经》是后来的称谓,最初这本书称为《老子》而无《道德经》之名。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,至今仍无法确定,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 老子 年代推算,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。楚简《老子》校注,参看丁四新著《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》等书。

  《老子》以 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,以为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 , 道 乃 夫莫之命(命令)而常自然 ,因而 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 。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,《老子》一书中还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,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, 反者道之动 ,并能由对立而转化,此外,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: 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,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 ; 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 ; 民之轻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 ; 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。

思想体系

哲学思想

 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。

 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(道):

 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、静止的,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。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。

 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,即是阴阳转化。方法(德)来源于事物的规律(道)。

  老子的 无为 并不是以 无为 为目的,而是以 有为 为目的。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 道 , 无为 会转化为 有为 。

 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,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,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。

  从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,日月无人燃而自明,星辰无人列而自序,禽兽无人造而自生,此乃自然为之也,何劳人为乎? (见于下文 老子故事孔子问礼第4段)可见:

  老子所说的 自然 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,万物的规律(道)由自然来指定,即是 道法自然 。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。

  应当注意到:

  事实上,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,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。

  因此,非理性地选择某个(些)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。

 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。

  因此,老子只说了 方法 ,但没有指出 目的 。

 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: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。无为,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。

 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,根据之前的道, 无 与 有 (万物存在即是 有 )会相互转化。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,也走向虚无。比如:人的生与死(可参见下文 老子故事圣人辞世 昔日老聃之生也,由无至有 、 今日老聃之死也,由有归无 )。

思想渊源

  老子既是周的史官,因此《汉书 艺文志》说:"道家者流,盖出于史官"。此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。至于班固的诸子均出于王官说,又当别论。金德建《老聃学说出于史官考》认为:"老聃学说的来历,大约是因为做周史的缘故"。他列举了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大戴礼记》等书中史官属于格言形式的话,并将16条有关材料与《老子》相对照。比如"《左传》成公二年:'仲尼闻之曰:唯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。'《左传》昭公三十二年:慎器与名,不可以假人。《左传》这些话,显然是《老子》的'国之利器,不可以示人'(第三十六章)的语意所本。"。。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,说明《老子》的语句,是"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"。可见,《老子》与史官的知识有其思想上的渊源。

生平

  老子(约公元前571年 公元前471年),字伯阳,谥号聃,又称李耳(古时 老 和 李 同音; 聃 和 耳 同义),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(今河南省鹿邑县 太清宫镇)人。 曾做过周朝 守藏室之官 (管理藏书的官员),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,被道教尊为教祖,世界文化名人。老子的思想主张是 无为 ,《老子》以 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, 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,同时又具有 独立不改,周行而不殆 的永恒意义。《老子》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,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,并能由对立而转化,是为 反者道之动 , 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 , 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 。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 有 与 无 之统一, 有、无相生 ,而 无 为基础, 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 。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: 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,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馀 ; 民之饥,以其上食税之多 ; 民之轻死,以其上求生之厚 ; 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 。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,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,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关于他的身份,还有人认为他是老莱子,也是楚国人,跟孔子同时,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;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(dān),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。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《史记》的《老子韩非列传》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。 或曰:老子亦老莱子也,著书十五篇,言道家之用,与孔子同时云。 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,并不是道家创始人。

  老聃长寿,一百六十余岁仙逝,邻里皆来吊唁。老人哭之,如哭其子;少者哭之,如哭其母。念老子顺民之性、随民之情、与世无争、柔慈待人的大德大恩,皆悲不自胜。老聃好友秦佚来吊唁,至老子灵旁,不跪不拜,拱手致意,哭号三声即止。待其欲转身回去时,邻人拦住问道: 汝非老子好友乎? 秦佚答道; 当然。 邻人道: 既为老子好友,如此薄情少礼,可乎? 秦佚道; 有何不可? 邻人闻言,由怒转,大声责问道: 其理何在? 秦佚笑道: 吾友老聃有言,生亦不喜,死亦不悲。汝可闻乎?昔日老聃之生也,由无至有,聚气而成,顺时而来,合自然之理,有何喜哉?今日老聃之死也,由有归无,散气而灭,顺时而去,合自然之理也。有何悲哉?生而喜者,是以为不当喜而喜也;死而悲者,是以为不当悲而悲也,放生时贵生,死时怕死,皆是以己之意愿而强求生来、强求死去也,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。如安时而处顺,则哀乐不能入也。而背自然、违天理,合于道乎?不合于道,可为老聃好友乎?老聃好友者,遵其言而动、顺于道而行者也。吾既为老聃之友,故能以理化情,故不悲。

  邻人闻之,似有所悟,又问: 汝既不悲,何以哭号三声? 秦佚笑道: 吾哭号三声,非因悲也,是与老聃辞别也。一号,言其生而应时,合自然之理也。二号,言其死而应时,合自然之理也;三号,言其在世传自然无为之道,合自然之理也。老聃举足而应时,动止而合道,吾有何悲哉? 众邻闻之,皆言秦佚乃老聃真友,故推其为主葬之人。合土之时,秦佚颂悼文道: 老聃大圣,替天行道,游神大同,千古流芳。

文化遗产

  老子的著作、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。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《道德经》的研究,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,欧洲共有60多种《道德经》译文,德国哲学家黑格尔、尼采,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《道德经》都有深入的研究,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。黑格尔说: 中国哲学中另有一个特异的宗派 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性。这派的主要概念是 道 ,这就是理性。这派哲学及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。

  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, 老子是国际的 。英国科学家李约瑟一生研究中国,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,著有多卷本《中国科技史》专著。他说,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,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。李约瑟越研究中国,越认识老子、道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,越发相信老子学说的正确,越来越按照老子说的去做,他晚年干脆自称是 名誉道家 、 十宿道人 。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很有成就,是上个世纪国际上知名的汉学家,而他的最大贡献是他发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,从而为上个世纪后半叶世界 老子热 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。在现时的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美国、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兴起了 老子热 ,《老子》一书在这些国家被一版再版。2007年,在已有多种英文译本的情况下,一种新的《道德经》译本的出版权在美国又为8个出版商所争夺,最后哈泼公司以13万美元的高价买下出版权。

  上世纪80年代,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,在世界文化名著中,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《圣经》,其次就是《道德经》。

加入收藏
© Copyright 2023 天书阁古文网版权所有

关于

天书阁古文网 移动版

网址:https://m.tianshuge.com

关闭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