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轶事典故

_原文、译文、赏析 - 天书阁

菜单
  

轶事典故

时间:18-01-18 13:57:32 | 点击:570

  
  
  
    
  

顿悟法界

  嘉靖四十四年,德清至天界寺习禅,云谷禅师授以念佛公案,德清发奋参究。一日,德清在天界寺闻法后,发现寺中后架精洁,对净头不由得生起敬意。及至探访,才知是一位全身黄胆,却两眼炯炯有神、目光激射的妙峰禅师。德清欣赏妙峰的率真,应其病情需要准备了果饼去探视他,并与他约定结伴同游。不料数日后,妙峰却不告而别,不知去向。隆庆五年(西元一五七一),德清二十四岁,开始游历四方,参谒善知识,随身仅有一钵,一路迳往风雪霜寒的北国天地而去,想藉此经历一番冰寒彻骨的磨炼。一日,他托钵于寒风刺骨的广隆市,自忖得意: 只此一钵,可抵万钟厚禄矣! 当他行脚至京师时,一位身着衲衣,蓬头垢面的苦行僧来到面前,德清立刻是妙峰。二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。随后两人连袂参访笑岩等二禅师。万历元年(西元一五七三),德清游五台山,见憨山奇秀,乃取 憨山 为号。第二年,德清与妙峰结冬于蒲阪,阅僧肇的《物不迁论》,至 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 一段,顿明旋岚偃岳之妙,去来生死之疑,即作偈曰: 死生昼夜,水流花谢,今日乃知,鼻孔向下。 妙峰见德清神情异于昔日,遂问有何所得,德清回答: 夜来见河中两铁牛相斗入水去,至今绝消息。 妙峰说: 恭喜你已有住山的本钱了! 德清已然泯除能所的对待,当下体证自性的无分别智。

结缘太后

  神宗万历九年(公元1581年),憨山德清应神宗皇帝朱翊钧的生母、慈圣皇太后李氏(号称 九莲菩萨 )之请,与妙峰、大方二师于五台山启建祈皇嗣大法会。憨山隐居东海牢山(即崂山)一年多后,慈圣皇太后为嘉慰憨山当年祈嗣之劳,特派专使亲访,力请憨山入京受赏,憨山固恳谢不就。慈圣皇太后复遣前使送三千金予憨山,仍婉辞以拒,并与使者相商,将该笔巨款转作赈济山东饥民之用;憨山慈悲利他的善行,不仅令当地父老铭感五内,也使慈圣皇太后赞叹不已。

  明万历十八年(1590)时,慈圣皇太后施刻了五万册《佛说高王观世音经》颁行天下。龙牌上榜题写明:大明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万历庚寅正月吉日发心刊版施印。以求 皇图永固,帝道遐昌。佛日增辉,法轮常转 可见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深受憨山德清念诵《高王观世音经》的影响。

牢山劫难

  万历二十三年,憨山德清被以私造寺院的罪名充军于广东雷州。

  德清被捕充军的消息遍传京城,城中士民老小及微服官员倾城而出,涕泣追送,足见人心之感化。当行经南京时,德清母亲迎于江上,母子相见欢喜,谈话音声清亮,内心没有丝毫的滞念。他不禁开口问道: 母亲!当您听到儿子面临死生大事时,难道一点都不忧虑吗?   死生是既定的因缘,我自己年纪一大把了,都不曾忧虑,又何忧于你呢? 母亲再叮嘱他: 你要以道自爱,不必忧愁于我,今日我就要先与你作长别了。 德清感动地说: 如果普天下的母亲都能有这样的见解,那里不能顿尽死生之情? 因此,他在《憨山大师梦游集.母子铭》中写道: 母子之情,磁石引针;天然妙性,本自圆成。我见我母,如木出火,木已被焚,火原无我。生而不恋,死若不知,始见我身,是石女儿。  万历二十五年,德清抵达雷州镇,时值雷州旱荒,饥民死亡载道。德清发动群众掩埋并建济度道场。八月间,镇府令他回返广州,当地官民崇仰其学德,经常有人来访。德清身服囚衣仍为众说法,追随他学佛悟道者众多,他亦立下弘经之愿,日日以布教、弘法、着述为事,并着手疏论《楞伽》、《楞严》诸经。

加入收藏
© Copyright 2023 天书阁古文网版权所有

关于

天书阁古文网 移动版

网址:https://m.tianshuge.com

关闭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