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恋绣衾·柳丝空有千万条

_原文、译文、赏析 - 天书阁

菜单
  

恋绣衾·柳丝空有千万条

时间:17-09-18 14:57:14 | 点击:334

  
  
  
    
  

柳丝空有千万条。系不住、溪桡。想今宵、也对新月,过轻寒、何处小桥。

柳丝空有万千条,却不能把溪头的画船拴牢,竟然让它走掉。看看今宵,也像那天一样,弯弯的月亮洒照。可已过了那个轻寒的季节,又何处寻找我们相会时的小桥?

溪桡:画船,装饰华丽的船。

玉箫榭春多少,溜啼红、脸霞未消。怪别来、胭脂慵傅,被东风、偷在杏梢。

亭台楼榭上吹玉箫的好日子能有多少,一行行泪痕流在脸上,至今也难消。自你别后我心情不好,懒搽胭脂扮容貌,那脂粉的红色,全被春风偷去,抹在杏花的枝梢。

胭脂慵傅:懒搽脂粉。

  这首《恋绣衾》,乃拟思妇伤春怨别之作。 柳丝空有千万条,系不住,溪头画桡! ,写的是怨别之情。开篇之笔,如脱口而出,使人对思妇郁结萦回的百结愁肠洞悉无余。 空有 是徒然、枉有之意; 千万条 则极言其多,两者联用,将怨悱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渲染到了极致。 系不住、溪头画桡 ,补出 空有 的原委,因纵有千万条柳丝,也未能系住所爱者,他还是乘着画桡走了,这不是枉然吗?可见 空有 一词极有份量,传达出极为缠绵的情致。这是思妇对往昔离别的追忆,也是对离别造成的感情痛苦的宣泄。 想今宵,也对新月,过轻寒,何处小桥? 这是从追忆返回现实,如镜头由远景拉回近景;从自身想到对方,如电影将相关双方交叉拍摄。写出思妇现在对他的殷殷的思念。黄鹤一去无消息,自己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离人。郎君是在西湾乘船从江上走的,所以连做梦也追逐着江水,追逐着郎君。词中的他,是溪头乘画桡离别的,走时,如同今晚一样,有一痕新月,还有些微春夜的寒意。 过轻寒 的 过 有洒落、飘来的意思,如贺铸的《簇水近》: 一笛清风弄袖,新月梳云缕。澄凉夜气,才过几点黄昏雨 ,其中 过 字,意思庶近,那么,此时此刻他的画桡停泊在何处小桥呢?他今晚,仰对这痕新月,是否也在思念着我呢?这是对离人的悬想,正说明自己的魂魄也无时无刻不在追逐着离人。词人用 新月 、 轻寒 、 小桥 等词语,构成一幅凄清的图画。新月不是圆月, 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 ,缺月,正象征着人各西东,不能团聚。这凄清画面所构成的凄清氛围正是女主人公凄清寂寞心境的写照。而从自己的思念转而对所思者的设想,设想对方今宵是何情思,造成词章之波折,使所写之感情深入一层。下片的 玉箫台榭春多少!溜啼红,脸霞未消。 是再用追忆之笔,犹如电影镜头再摇向远景。这里的 春 ,非惟春光,更是春情,是温馨、美满幸福的借代词。不确定的量词 多少 ,正是无限、无量之意,极言其多。追思以往,台榭留连,玉箫送情,形影相随,真是 花不尽,月无穷。两心同 (张光《诉衷情》),给人多少甜美的回忆!但 春多少 ,毕竟还是抽象之语,需再作具体的完足。 溜啼红,脸霞未消 ,则是对往昔幸福生活的具体描述。 啼红 ,指杜鹃的叫声; 溜 是对叫声的摹写。 杜鹃啼得春归去 ,杜鹃声声,说明时序已入暮春,显示着春天即将归去。 脸霞 ,指满脸春光,如同彩霞。因为无限的幸福,春情如醉,即使杜鹃声声悲啼,自然的春光即将过去,心底的春光却依然如故,所以脸如朝霞,神采飞扬。用自然春光的消逝,反衬心底春光的长存和浓烈,并反杜鹃啼血的常意而用之,都说明构思别致,良多新意。 怪别来,胭脂慵傅,被东风、偷在杏梢。 章法上再作转捩,成三折之势,词意上又回写现时心境。一个 怪 字作逗,怨艾之情顿显。词人精取 胭脂慵傅 这一典型细节,与往昔的 脸霞未消 形成强烈的比照,把 只是朱颜改 的现状委婉道出。往昔因春情无限,纵然杜鹃啼红,春光将逝,仍 脸霞未消 ;现在,徒有盎然春光,但因离愁别恨,春情无着,即使没有 杜鹃声里斜阳暮 ,也折损朱颜;且因心意阑珊,慵慵恹恹,胭脂无心,任朱颜凋零,就更显得容光的憔悴。虽笔墨未着 怨 字,但在这今昔比照的叙述中,怨艾凄恻之情,沉沉实实,掬之可感。这脸霞,这朱颜,究竟到哪里去了? 被东风,偷去杏梢。 你不见 红杏枝头春意闹 吗?这束篇之笔,如得神助。因伤春而折损的容颜,构思造想为东风偷去,真是奇巧至极!这朱颜偷在杏梢上,这意境真婉约至极!这有意以清丽之笔作淡语,说痛楚而面带微笑,真是雅正至极!

  综上所述,该词所写的思妇伤春怨别,乃是熟之又熟的传统题材,似乎别无新意。但细加吟咏,又觉别有一番滋味。这就在于赵汝茪精于构思,为情造文,有独到之处。词人在这篇什不长的词调中,有意用 往昔 和 现在 交错的布局,一波三折,使欲抒的情致得以深化,得以完足。在这曲折的布局中,又着意于对比手法的运用,以往衬今、以热衬冷,使所抒的情致,更见强烈。在运用对比手法时,又善于抓住重点细节精心刻画,使所抒的情致,更加突出。凡此种种,一如现代电影蒙太奇的种种手法,可以看出赵汝茪词作结构精细,运笔纤巧的风格。

加入收藏
© Copyright 2023 天书阁古文网版权所有

关于

天书阁古文网 移动版

网址:https://m.tianshuge.com

关闭返回